学拳路上
—— 湖北荆门许世英习练太极拳的感悟
太极拳,内涵丰富,博大精深。是老祖先贤极富智慧的发明创造,是中华传统文化之宝!
我从2010年开始接触 、欣赏太极拳,逐步开始学习太极拳、太极剑。到现在断断续续习练了近6年之久。在这几年中,我深感太极拳对我生活和工作带来很多欢乐和幸福,身体逐渐强壮,精力日益充沛,心情也很舒畅, 整体充满正能量。这些都得益于太极拳老师向正新,以及龙泉太极站李桂芳、王万松、田焕英等几位好站长,还有龙泉太极站这个大集体的所有拳友。下面来谈谈我这几年来习练太极拳的体会:
1、太极拳不仅能够强身健体, 而且具有养身和治病的功效,我坚持习练一段时间后感觉日益明显。太极拳是一种徐缓运动,速度缓慢,动作柔和。我们在初学时首先要把动作做标准,避免出现“踩钢丝”(两脚在一条线上)、“扭麻花”(两脚左右交叉)。如“揽雀尾”和“野马分鬃”都是顺弓步,顺弓步的两脚横向间距是10厘米左右,前伸手臂的肩胛应该稍前送。而“野马分鬃”是顺弓步,也是正弓步,但它两脚横向间距是20-30厘米左右,它的上肢是横向“分靠”发力的,所以在练时一定要区别开;在肢体动作标准后再来配合身体的自然呼吸,吸时视线收回,呼时视线外放,动作展开。太极拳就是利用身体的动作配合呼吸来增强人体自身的气场,让身体的气息和体内机能自由流入流出,使身体的各组织器官得到一定强度量的刺激,然后激发和促进身体在生理、生化和形态结构上发生一系列适应性变化,最后达到阴阳调和的目的。久而久之,身体气血就畅通了,体质增强了,疾病自然烟消云散了。
2、太极拳不仅是一套很好的防身术,还可以随时发起攻击。如“闪通臂”攻防用意是:当对方右手攻来,我用右手向右上撑开,并向后牵引,用左掌攻击对方肋部或胸部。在做“闪通臂”时首先抬臂应有上棚之意,侧举时应有拧臂上托之意,后撑时应有与左手对拉之意,整个过程要连绵不断,边内旋边上抬侧举右撑,落于耳侧;还有“倒卷肱”的击法就是退的方法之一,就是在闪避对方来不急还手时使用。而云手则刚好相反,其占一个“进”字,就是要向对方进攻的手法;“上步七星”,七星是指身体上主要部分的七个所在:肩、膀、肘、膝、头、手、足这七个部位,都要时刻小心注意观望照顾到。所以太极拳中一招一式,都有很深的功理功法,很值得深研探索。
3、太极拳能稳定人们浮躁不安的情绪。在习练之前,首先要求全身自然放松,要虚领顶劲,含胸拔背,沉肩坠肘,松腰垂臀。要求心里和生理 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,让自己的心始终包围在阴阳圈中,人保持在太极圆内。太极拳讲阴阳,阳让你拥有力量,阴让你消除魔性。如伸手提足注意虚实,实虚渐变,不是突变;实要实足,虚要虚净。虚实阴阳脚最为重要的功法是,以左脚为例:阴脚行动时,意念以大趾、二趾、中趾、无名趾、小趾外延到后脚跟左后下;阳动时,左虚脚变为左实脚,意念以左后脚跟部从脚底往前舒展。其实,太极拳练习的是心境,心态,意念,精神,练习的是大脑;打拳看着是慢,其实也算是快,这种快是意识反应的快,是神经灵敏的反应。我们在行拳走架的过程中,是意在先,内气催姿势。每一个形体的动作都是被神意的力量给催发出来的。这种力量是一种内气和外气交融的内功,如果光靠蛮力是练不好太极拳的。
最后,让我感觉幸运的是, 我有一个对太极拳非常执着和深研的好老师向正新。是他一招一式的教导,一遍遍的灌输拳理拳法,反复矫正纠偏、调整拳架;是他,一次次把我们推向各地参加各种比赛锻炼;是他,常常延请太极名师为我们传授功法;是他,让我们龙泉太极站全体成员的拳技有了质的提高,为我们今后在太极之路上奠定了坚实基础。习练并练好太极拳是一个漫长的路途,只有勤学不怠,才能日久弥坚。
太极拳我爱上你了!老了,我仍与太极相伴。
评论